立冬之后,冷空气活动开始频繁,人体新陈代谢缓慢,血管骤然收缩,易导致血管阻塞,从而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复发。资料显示,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态势,据中国心血管报告2012发布: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.9亿,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心血管病。估计我国每天心血管疾病死亡9590人,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,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,占总死亡原因的41%,居各种疾病之首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雷敏提醒大家,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复发,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,选择清淡、少盐的食物,避免过饱。
摄入大量的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的食物容易形成粥样斑块
“心血管疾病的根本是血管的病变,一旦血管出现病变,血流不畅,心脏或大脑缺氧5分钟即可导致死亡。”雷敏表示,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粘附在血管内壁造成血管堵塞,细胞结构的改变、血管壁增生和失去弹性,容易造成血管的破损。心血管疾病的发病、致死、致残和复发率都很高,由于血管栓塞隐蔽性很强,因此当体征出现就预示比较严重了。血管堵塞50%时,我们身体没有任何感觉,当堵塞70%时,才会有偶尔的头晕和胸闷,当达到90%时,就会发生血管的栓塞。血管的脂质化伴随着人的一生,所以即使是年轻人也不等于没有风险。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,更应该时刻关注自身血管的状况。
“生活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均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”雷敏介绍,如缺乏运动、吸烟、饮酒、肥胖、摄入大量的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的食物,摄入高脂肪、高胆固醇会抑制肝脏产生低密度脂蛋白受体,使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高,产生高胆固醇血症,胆固醇就容易沉积在动脉内膜上形成粥样斑块。
合理膳食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
“合理膳食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。”雷敏表示,许多研究表明,补充多种维生素和植物化学物,如维生素C、维生素E和花青素等均可起到抗氧化作用,清除自由基,可使心血管病的死亡率降低37%。多种矿物质也与心血管疾病有关,研究认为铬、锰、锌有利于脂质和糖的代谢,镁对防治冠心病有利,但铅和镉却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。大量的研究表明,ω-3脂肪酸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深海鱼油(EPA和DHA),能通过多种途径,调节和改善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和病理过程,不仅有助于健康人群预防心血管疾病、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,而且能改善已发生心脏事件患者的预后。
“EPA——血管的清道夫,能够有效地降低胆固醇、甘油三酯,从而达到保护心血管的功效。”雷敏表示,DHA又称脑黄金,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,预防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,使血液不容易凝固,但EPA和DHA在体内无法合成,必须依靠外界摄入,食物中无论海水还是淡水的鱼虾,EPA含量都较高,建议大家每周吃500-1000克鱼肉。辅酶Q10能够参与心肌细胞氧化磷酸化,改善“能量饥饿”状态,是一种强效抗氧化剂,能有效清除自由基,改善动脉粥样硬化,防治DNA氧化破坏。人体自身随着年龄的增长,自身合成辅酶Q10显著下降,补充辅酶Q10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氧化应激,增加抗氧化酶,改善心血管疾病症状及预后。建议大家每日吃鱼虾100克、肉类50克、内脏25克和豆腐100克,以补充辅酶Q10。
心血管病患者应 多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
“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,建议每日三餐,定时定量,以低热量、低胆固醇、低脂肪、低糖、高纤维为原则,做到平衡饮食,这样就能够从食物中获得各种营养素,且种类齐全,比例恰当。”雷敏特别提示心血管疾病患者,吃饭应做到不饥饿、不过饱、不暴饮暴食,以每餐吃完饭后还想吃为达标。食物构成中,多食膳食纤维含量高的,比如粗粮、豆类、水果、蔬菜等以增加饱腹感,不仅能达到控制合理食量的目的,还可减少过多油和糖的吸收。多食降脂食物,如含香菇嘌呤的香菇可使血液中的胆固醇迅速转至肝脏,使血胆固醇下降。含大蒜油的大蒜因为有烯丙基二硫化物从而可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。还有豆角、芸豆、毛豆、黄豆、红小豆、淡菜、核桃仁、大葱、扇贝、大黄豆、对虾、甲鱼、韭菜、豌豆、花生仁、鲍鱼、鲫鱼、木耳、洋葱、海带、紫菜、蚕豆等也可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。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,肥肉、各种动物油、黄油及肝、脑、肾等内脏、蛋黄、鱼子、鱼肝油、螃蟹等。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、戒烟戒酒。
“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注意多饮水,有利于冲淡血液,缓解血液黏稠度,保持体内血液循环通畅。”雷敏表示,饮水应以泉水、深井水、天然矿泉水等含有较多钙、镁离子的硬水为宜,以适当补充矿物质。饮品的选择中茶叶是首选,茶叶中含咖啡因、茶碱、可可碱、黄嘌呤、维生素、微量元素及植物皂素等,具有一定的降脂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作用,饮用淡茶水最佳,浓茶则不提倡,尤其对失眠和伴有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更应避免,伴有心律失常者也要禁用咖啡。